中國農技中心:警惕早稻後期“兩遷”害蟲局部暴發

2019-06-17

作者:

瀏覽量:

83


報道: 當前,南方早稻大部處於孕穗期,正值水稻“兩遷”害蟲發生為害關鍵階段。據各地監測,5月中旬以來,華南、江南和西南南部早稻區“兩遷”害蟲遷入量大、田間蟲口密度高,發生程度明顯重於上年同期。截至6月12日,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累計發生面積分別達3,525萬畝次和2,651萬畝次,同比增加30.5%和69.5%。下階段,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大部地區將有明顯降雨過程,降水量偏多,有利於“兩遷”害蟲的發生繁殖。預計早稻後期稻飛虱在華南和江南東部稻區偏重發生(4級),華南東部和江南東部局部大發生(5級);稻縱卷葉螟在華南、江南稻區中等發生(5級),華南北部和江南南部局部偏重發生(4級)。

 
1  燈下遷入量大
 
5月中旬以來,稻飛虱大量遷入偶國華南、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區,其中5月16~19日、5月25~28日華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區出現單燈單日千頭以上的同期突增峰,5月31日~6月3日華南東部連續多日出現單燈單日超千頭的遷入高峰,6月7日雲南省江城縣出現單燈單日11.2萬頭的遷入峰。據中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71個站點監測,5月中旬以來,稻飛虱遷入總量是上年同期的1.9倍,其中褐飛虱遷入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從各省遷入情況看,福建稻飛虱遷入量是上年同期的14倍,廣西、海南、江西遷入蟲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湖南同比增加72.6%。
 
5月下旬以來,稻縱卷葉螟持續遷入華南和江南稻區,主遷華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區,波及江南北部和長江中遊稻區,主峰期比上年早10天左右。據中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71個站點監測,稻縱卷葉螟燈下遷入總量是上年同期的2.2倍。其中,廣西昭平在5月21~30日連續10天單燈單日誘蟲量超過100頭,5月22日單燈誘蟲量為1,920頭;廣西上林、柳江、象州,湖南道縣,江西德安等地監測到單燈單日誘蟲量超200頭的遷入峰。
 
2  田間蟲口密度高
 
當前,稻飛虱在華南、江南和西南南部早稻觀測區百叢蟲量壹般350~1,300頭,高的2,000~3,000頭,廣東高明最高達3.6萬頭;大田普查加權百叢蟲量壹般200~850頭,高的1,000~3,000頭,廣東高明、雲南瀾滄分別高達1.5萬頭和1.2萬頭。與上年同期相比,華南和江南稻區田間蟲量明顯偏高,如福建平均百叢蟲量679頭,是上年同期的5倍;江西百叢蟲量是上年同期的5.2倍,安遠最高達8,900頭。
 
稻縱卷葉螟在華南和江南稻區田間畝蛾量壹般100~700頭,高的900~2,000頭,桂東南、桂中、贛南局部高的為3,000~6,000頭,廣東懷集、清遠最高畝蛾量超萬頭。與上年同期相比,華南、江南稻區田間平均畝蛾量是上年同期的2.8倍。其中,福建平均畝蛾量為176頭,是上年同期的15倍;江西畝蛾量壹般220~700頭,是上年同期的3.8倍;湖南單日平均蛾量是上年同期的1.4倍,是歷年同期的1.9倍。當前,華南、江南稻區田間蟲卵量較高,畝幼蟲量壹般2,000~8,000頭,高的1萬~3.2萬頭,桂東南及桂中局部田塊達4.5萬~6萬頭;畝卵量壹般2,500~7,000粒,高的1萬~5萬粒,其中湖南懷化平均為8246粒,同比增加73.3%;江西蓮花、泰和、於都、會昌等地高達8,000~56,000粒。
 
3  氣候條件適宜
 
據中國氣象臺預報,未來10天,華南、江南、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雨量50~80毫米,部分地區100~180毫米,局地超過200毫米,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未來11~20天,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大部地區累計降雨量50~100毫米,其中江南、華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120~200毫米,局地超過250毫米,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降水過程多、降水量大有利於“兩遷”害蟲的遷飛降落、定居和繁殖,同時不利於防控工作的開展。
 
近期,“兩遷”害蟲遷入量大、田間蟲口密度高,水稻孕穗期營養充足,且下階段天氣條件適合“兩遷”害蟲發生繁殖,預計早稻後期“兩遷”害蟲在華南和江南稻區局部存在暴發的風險。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強監測,密切關註“兩遷”害蟲發生動態,及時準確發布病蟲情報,切實做優防控指導工作。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