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集團:爭做中國農化領域典範

2022-08-31

作者:

瀏覽量:


技術創新是公司的命根子。近年來,面對國內國際經濟下行,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和新冠疫情帶來的多重壓力,位於泰安市岱嶽區範鎮的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集團(中農聯合),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在變局中開新局,通過科技創新、專業人士培養、環保治理、擴規升級等實現了逆勢發展,走出了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中農聯合之路。

實施產學研共贏戰略 推動公司自主創新

近年來,中農聯合積極實施產學研共贏戰略,推動公司自主創新,依托科研院所不斷完美整合研究中心技術、人才、實驗條件等資源,完美以技術中心為主體的創新組織機構,建立集團內外專家庫,健全創新管理機制,規範工程的立項、執行、獎勵流程,形成公司戰略研究、工程招標管理、商品開創設計三層體系有機協調的機制,推進集團創新體系加快創造,在商品創制和生產系統及生產線自動化改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 2021 年,研究團隊從創立之初的 10 余人發展到 170 余人,集團共有授權創新專利 48 項,包括新化合物、新精品、新制備方法、新用途等創新研究。在生產過程自動化改造方面,集團引進制劑商品智能生產線,使生產過程流暢化、方便化,大幅提升了商品質量、檔次和產能。此外,配備封閉系統及回收裝置使粉塵和氣味得到了有效吸收和處理,避免了員工與農藥的直接接觸和藥品交叉汙染,實現了安全環保清潔化生產和商品精品的升級。

實施專業人士培養戰略 實現專業人士強企

當今公司的競爭是專業人士的競爭,中農聯合在建立之初就非常註重專業人士的培養,采用引進來、走出去雙培養,雙進入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專業人士隊伍,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壹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提升員工素質。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集團經常組織員工外出參加各類行業培訓、技術培訓及研討會等,接觸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在疫情管控條件下,采取線上培訓模式,引進中國化工安全培訓平臺對全員進行培訓,提升全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二是通過雙培養、雙進入機制,提升後備幹部隊伍創造。註重黨建引領,壹方面,通過任務、工程、崗位鍛煉,給黨員加擔子壓任務,力爭把黨員培養成公司生產運營管理骨幹,確保黨員發揮示範帶動和標桿作用;另壹方面推薦集團中高級管理人員入黨,使她們重視和支持集團黨建工作,切實發揮優黨員先鋒作用,為集團的發展壯大凝聚起強大動力。三是在選人用人方面,集團始終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加強全員考核,優化幹部選配結構,同等條件下加大對學歷、經歷和優秀年輕員工的考慮比重,保證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為創造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奠定基礎。

實施環保治理戰略,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中農聯合始終堅持以公司發展,環保優先為指導思想,以為人類生產綠色農藥為己任,致力於環保事業的發展,完美集團環保設備設施。近年來,集團投資 4 億多元,創造完成並投入運營高濃度生產廢水處理裝置 2 套,固液焚燒綜合處理裝置 3 套,車間尾氣收集及處理裝置多套。根據集團不同商品、不同生產精品,制定了詳細的三廢治理方案,從而達到徹底消除汙染、保護環境的目的。集團“三廢”處理裝置的創造,為集團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另外,中農聯合泰安廠區投資 1000 多萬元,建成面積 120 余畝的人工濕地景觀生態湖,既是周邊公司員工的休憩場所,也是泰安岱嶽新興產業園的亮麗風景線。

實施擴規升級,提升公司競爭力

2021 年 4 月,母集團中農聯合生物科技股權有限集團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實現了集團發展史上的大跨越,這得益於集團三次精準的擴規升級。2014 年擴建 1 萬噸農藥制劑深加工工程,公司發展進入快速發展全新的時期。2018 年新建智能倉儲罐區、2020 年投資 3.91 億元創造 3300 噸農藥原藥工程,進壹步增加集團商品種類,增加集團經濟增長點。2022 年投資 4.1 億元的中間體及啶蟲脒原藥工程啟動創造,集團發展又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中農聯合先後獲得“中國百家名優農資公司”“山東省百家名優農資公司”“泰安市化工龍頭公司”“泰安市誠信運營單位”“山東農民最信賴的農資品牌公司”“泰安市誠信農資生產運營先進單位”“十壹五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等多個榮譽稱號。

堅信科技創新、綠色環保是公司生存之本。中農聯合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遵循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緊跟國家政策,努力將集團發展成為集研究、生產、貿易於壹體的大型高科技綠色農化公司,爭做中國農化領域的典範,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創造作出貢獻。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用戶端記者 劉濤 通訊員 李慶林 韓敏 報道)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