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害與農藥的安全使用

2022-03-20


由於缺乏防範意識,農藥在使用過程中事故頻發。壹方面是由於農藥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識,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致使農藥中毒事故時有發生;此外不法運營和違規使用農藥,引發農作物藥害,造成減產甚至絕收;三是少數人員使用高毒農藥品種,特別是違禁農藥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造成農商品農藥殘留汙染,直接危害公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認識農藥藥害,了解農藥對人畜和環境的影響,有助於使用者安全、合理使用農藥。

壹、農藥對作物的藥害

合理使用農藥不僅可以防治病、蟲、草的危害,還可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對作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產生不利影響,降低商品質量,這就是農藥對植物產生的藥害

農作物藥害是指因使用農藥不當而引起作物反應,產生各種病態,包括作物體內生理變化異常、生長停滯、植株變態甚至死亡等壹系列癥狀。作物的藥害可分為急性藥害和慢性藥害兩種。

急性藥害指施藥後幾小時或幾天內表現的癥狀,壹般發展快,癥狀明顯。如葉片被“燒焦”灼傷,變色、變形等;果實出現藥斑;根系停止生長或變黑,嚴重時造成落葉、落花、落果等;甚至整株死亡。

慢性藥害指在噴藥後並不很快出現藥害現象,經過較長時間才表現出生長緩慢、發育不良,開花結果延遲,落花落果增加,產量低,品質差等現象。農作物藥害根據不同癥狀分為以下幾類。

(1)斑點:表現在作物葉片上,有時也發生在莖稈或果實表皮上。藥斑有褐斑、黃斑、枯斑、網斑等幾種。藥斑與生理性病害斑點的區別在於,前者在植株上的分布沒有規律性,整個地塊發生有輕有重;後者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癥狀的部位比較壹致。藥斑與真菌性病害的區別是藥害斑點大小、形狀變化多而病害具有發病中心,斑點形狀較壹致。如農戶頻頻使用殺蟲劑防治白粉虱時,會發生葉緣卷曲,葉面有斑點等藥害情況。

(2)黃化:表現在莖葉部位,以葉片發生較多。藥害引起的黃化與營養缺乏的黃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黃葉發展成枯葉,後者常與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關,全田黃化表現壹致。藥害引起的黃化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後者黃葉有碎綠狀表現。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癥狀,大田間病株與健株混生。

(3)畸形:表現在作物莖葉和根部,常見的畸形有卷葉、叢生、根腫、畸形穗、畸形果等。如番茄受2,4-滴丁酯藥害,表現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表現為整株植物出現癥狀,此類藥害大多因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藥害枯萎與侵染性病害引起的枯萎癥狀比較,前者沒有發病中心,而且發生過程較慢,先黃化,後死株,根莖中心無褐變;後者多是根莖部輸導組織堵塞,先萎蔫,後失綠死株,根基部變褐色

(5)停滯生長:表現為植株生長緩慢。如在黃瓜生長季節,過量或不嚴格使用矮壯素或促壯素等激素,可能在育苗階段控制了徒長,但由於劑量過大。限制了秧苗的正常生長,使其老化、生長緩慢。藥害引起的生長緩慢與生理性病害的發僵比較,前者往往伴有藥斑或其她藥害癥狀,而後者則表現為根系生長差,葉色發黃。

(6)不孕:作物生殖期用藥不當面引起的壹種藥害。藥害不孕與氣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不同。前者為全株不孕,有時雖部分結實,但混有其她藥害癥狀;而氣候引起的不孕無其她癥狀,也極少出現全株性不孕現象。

(7)脫落:有落葉、落花、落果等癥狀。藥害引起的脫落常有其她藥害癥狀。如產生黃化、枯焦後再落葉;而天氣或栽培因素造成的脫落常與災害性天氣如大風、暴雨、高溫、缺肥、生長過旺等有直接關系

(8)劣果:主要表現在植物的果實上,使果實體積變小。形態異常,品質變劣,影響食用和經濟價值藥害劣果與病害劣果的主要區別是前者只有病狀,無病癥,後者有病狀,多有病癥。如生產中壹些農戶認為調吡脲任何時期都可以使用只要黃瓜秧雄花少,就可噴施壹些調吡脲增加雌花數量。其實不然,黃瓜的花器分化在幼苗期,在育苗階段使用調吡脲可以有效促進花器分化。過了分化期再用調吡脲,其促進分化作用的效果低微而抑制生長的作用明顯,使結瓜期的幼瓜生長受到抑制、長成畸形瓜

二、作物產生藥害的原因

(1)作物方面的原因

①不同作物耐藥性不同。壹般來說、禾本科、薔薇科、蕓香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等蔬菜的耐藥性較強,而葫蘆科(如瓜類)、豆科、核果科等作物較易產生藥害。各種花卉在開花期對農藥敏感、用藥要慎重。

②同壹作物不同的發育階段耐藥性不壹樣。壹般以芽期、幼苗期、花期、孕穗期以及嫩葉期、幼果期對藥劑比較敏感並易產生藥害。

③作物的生理狀態不同,其耐藥力也不同。如冬季休眠期作物耐藥力強,而在夏季生長期的耐藥力就大為降低,較易產生藥害。

④有些作物對某些農藥特別繳感,容易產生藥害。如雙子葉植物對2,4-D敏感;白菜對波爾多液等含銅制劑敏感;豆類等對敵敵畏敏感,誤用這些農藥必然產生藥害。黃瓜生產中常遭遇飄移性藥害。藥液霧滴無意中飄落在黃瓜的枝蔓、莖葉上,就會產生疑似病毒病的蕨葉、幼嫩葉片縱向扭曲畸形、脆葉。

(2)農藥方面的原因

①農藥使用濃度過高,霧滴粗大,噴霧不均勻,及假冒偽劣農藥等容易產生藥害。

②同壹農藥不同劑型的安全性不壹樣,壹般而言,乳油的安全性差。可濕性粉劑、顆粒劑的安全性最優。植物性農藥、微生物農藥對作物最安全

③農藥混配不當,易產生藥害。如石硫合劑與波爾多液混用,可產生有害的硫化銅。增加造成藥害的可溶性銅離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無論在堿性溶液中或與銅制劑混用都會產生有藥害的物質

(3)環境方面的原因同農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使用、對作物的安全系數不壹樣。壹般溫度越高藥劑揮發增強,植物吸收增多,產生藥害的可能性越大。如撲草凈在低溫情況下使用,對水稻很少產生藥害,當溫度超過25℃時,就容易產生藥害。有的農藥在低溫、陰雨、濕度過大的條件下產生藥害。如波爾多液、水溶性大的除草劑等;有的農藥在有風的天氣易產生藥害,如粉劑、除草劑的漂移產生藥害。此外藥害還與土壤的性質和含水量有關,壹般含有機質少或沙性強的土壤容易產生藥害。

三、農藥藥害急救方法

使用農藥不慎發生藥害,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會給農戶造成很大損失,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壹旦發生要及時采取必要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壹般的急救措施如下。

(1)清水沖洗:由葉面和植株噴灑某種農藥後產生的藥害,在發現早期,迅速用大量清水噴灑受藥害的作物葉面,反復噴灑清水2~3次,盡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藥物洗刷掉,並增施磷鉀肥、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發育、以增強作物恢復業務。

(2)噴藥中和:如藥害為酸性農藥造成的,可撒施壹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藥害較強的還可用1%的漂白粉液葉面噴施。對堿性農藥引起的藥害,可增施硫酸銨等酸性肥料。如藥害造成葉片白化時,可用粒狀50%腐殖酸鈉3000倍液進行葉面噴客,或將50%腐植酸鈉配成5000倍液進行澆灌,藥後3~5天葉片會逐漸轉綠。如因波爾多液中的銅離子產生的藥害,可噴0.5%~1%石灰水解除。如受石硫合劑的藥害,在水洗的基礎上噴400~500倍的米醋液,可減輕藥害。因多效唑抑制過重,可適當噴施0.005%赤黴素溶液緩解。壹般采用下列農藥可消除和緩解其她農藥藥害:抗病威或病毒K、天然蕓苔素和植物多效生長素等。

(3)及時增肥:作物發生藥害後生長受阻,長勢弱,及時補氮、磷、鉀或有機肥,可促使受害植株恢復。無論何種藥害,葉面噴施0.1%~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用0.3%尿素液加0.2%磷酸二氫鉀液混噴,每隔5~7天1次,連噴2~3次,均可顯著降低藥害造成的損失。

(4)加強栽培與管理:壹是適量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葉,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二是中耕松土、深度10~15cm,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根系吸收水肥的業務;三是搞優病蟲害防治。

(5)耕翻補種:若是藥害嚴重,植株大都枯死,待藥性降解後,犁翻土地重新再種。若是局部發生藥害,先放水沖洗,局部耕耘補苗,並施速效氨肥。中毒嚴重田塊,先曝曬,再洗藥,後耕翻,待土壤殘留農藥無影響時,再種其她作物。